旅游避“坑”指南:虚假宣传需警惕
案例二:
游客李某通过某自媒体平台添加了自称是旅行社工作人员的王某的微信,报名参加了团队旅游,王某称因名额紧张需支付2000元定金,李某即通过微信向王某个人转账,随后王某就失联了。李某觉察不对,与旅行社取得了联系,方才得知王某已于几个月前离职。
“坑”在哪里?
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通过 网上搜索购买旅游产品。有些不法商家为获取不正当利益,往往会在“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账号”中 夸大其词、隐瞒真相, 发布不实信息,欺骗、误导游客添加微信,向其私人账户转账。
如何避“坑”?
建议广大游客 通过合规的在线旅游平台等预订旅游产品,购买时可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询旅行社名称和资质,并核对与付款发票信息是否一致,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网页上的宣传,不轻易向个人转账支付定金等款项,避免造成维权困难。
来源:中国旅游报
推荐阅读
READ MORE
● 省级“双试点”名单!遂宁一县一区域入选→
● 四川首部“工业”微短剧 《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在遂宁市开拍
● 2024年遂宁市导游(讲解员)大赛来啦!快来报名吧~
● 果然,立冬还是得穿毛衣~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