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这十年

yezi16991 旅游 2024-11-22 40 0

  金秋时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渔民忙着分装打包渔货。福建日报记者林熙 摄

  东南网11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张静雯 蒋丰蔓)

  金秋时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渔船收获满满,游客络绎不绝,一幅美丽富饶的渔村画卷映入眼帘。

  曾经“报纸订不起、电话装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澳角村,近年来以海兴村、以海强村,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5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3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集体收入173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

  澳角之变,是福建人民奋力谱写百姓富篇章的生动实践。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中,百姓富是重要一环。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牢记嘱托,福建把总书记的民生关切化作真抓实干,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回望过去十年,福建交出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的“硬核”成绩单,全省七成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张张“民生清单”落细落实,一份份“幸福账单”得到兑现,八闽大地上,百姓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百姓富,先要拔穷根。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福建成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2016年起,福建每年按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以上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及扶贫成效考核、贫困退出等政策文件,构建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度体系。

  帮扶“药方”求精求准——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做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项目;

  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连续27年将造福工程列为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

  扶贫成效有目共睹——

  到2019年底,福建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殷殷嘱托,化作福建人民奋楫前行的强大动力: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实现新突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增幅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

  去年,福建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全覆盖入户走访脱贫户、监测对象,加大行业部门专项筛查力度,全省没有发现新增致贫返贫现象。安排省级以上衔接资金20.8亿元,扶持带动10.3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生产,推动17.5万名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组织1962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帮扶2568个村,实施“万企兴万村”项目3147个,推进脱贫农户增收。

  百姓富,盼的是共富。

  瞄准农业农村这块城乡共富短板,福建强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城乡融合,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人民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三明以改革破局,从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及“两票制”“年薪制”,再到近年来医保打包支付、组建县级总医院,十年改革步伐坚定、脉络清晰,成为全国唯一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

  聚焦能力提升和服务优化,福建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先后布局8个国家级、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更多大病患者不出省就能看好。全省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互联网医院、家庭病床、护士上门等服务相继上线,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医院能留住基层患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福建持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以项目攻坚为抓手,每年选取10个项目,着力解决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政策措施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协同联动不紧密等堵点难点问题。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保就业并举,密集出台一系列援企稳岗、就业创业政策,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用好评价指挥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4年的892.8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39.82亿元,年均增长8.36%,教育事业主要指标持续稳步上升,且保持在全国前列。立足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快建设适应社会需要,职教贯通培养、产教深度融合、两岸资源互补共生的福建特色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需求,正向“上好学”目标迈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困难群体应保尽保,保障底线切实兜牢。福建已连续两年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达每人每月150元,比全国标准高47元,惠及526.25万老年城乡居民。守好老百姓的“养命钱”。2021年起,福建连续三年开展社保基金安全专项行动,基金追回率超93%。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福建深入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福建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开工建设,公共文化场馆试点错时延时开放,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可及、更多元。“书香八闽”“乡村戏台 百姓乐园”等高品质群众文化品牌,充盈人民美好生活。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新起点,锚定新目标,福建久久为功,勇毅前行。

  基层实践

  红土地上发展热

  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吴景华

  福建日报刊发“闽东延安”柏柱洋弘扬老区革命精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报道。

  12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斗面村时,闽东苏区纪念馆讲解员林惠全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斗面村位于福安市溪柄镇,这里是具有“闽东延安”之称的柏柱洋所在地。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在柏柱洋成立,在其组织领导下,闽东苏区形成了以柏柱洋为首府、以福安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呈现出“五百里红色政权”的兴旺景象。

  90年过去了,这片烙印着红军不畏艰险、英勇奋斗足迹的热土,以其红色资源和地域优势,在红色旅游、特色农业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再度热起来。

  带着200多名从寿宁前来研学的学生,林惠全的讲解从伫立在闽东苏区纪念馆内的铜像开始。4个展厅,闽东苏区革命史被林惠全娓娓道来,在这里当了16年的讲解员,他对馆内的每个模块都如数家珍。

  “柏柱洋最大的底色是红色,我们通过深挖每个村落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点上出彩,并以‘闽东红色1号线’将这些点串联,辅以文化节举办,强化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溪柄镇党委书记蓝涛表示。

  山下村,百亩蔬菜长廊一望无垠,一排排、一列列,生机勃勃。福安市元菜家庭农场内,工人正忙着挖沟、播种、平土,另一侧,大片空心菜已郁郁葱葱。

  “这是我们种植的反季节空心菜,现在每天都能收1000多斤,批发价每斤2元左右。”家庭农场负责人黄曜松介绍,目前农场种有上海青、茼蒿等蔬菜150多亩,每天能采收蔬菜4~5吨,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温度适宜、土壤肥沃,再加上交通便利,我的农场面积已扩展到现在的150多亩。”

  规模扩大,带动就业。目前农场已吸纳30多位村民务工。“在村里就业,一个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很满足。”正在大棚内忙活的林招莲笑意连连。

  在柏柱洋,不只有红色资源,一马平川、连片沃野的地域优势,成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榕头村,福安市金秋林家庭农场内,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红美人缀满枝头,农场负责人郑血光正忙着挑选大果装箱寄给全国各地的游客,家庭农场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自助采摘。“红美人价格高的时候,一斤能卖近20元,像这种礼盒装,一盒就卖100元。”

  2017年,瞄准特色农业发展前景,金秋林家庭农场以60亩红美人和脐橙起步,肥沃的土壤、便利的交通,农场逐渐壮大,种植面积扩大至100来亩。目前,农场40%的果子销往外地。

  数百米之隔,三村村的150多亩新品种黄美人也进入成熟期。“再有两个来月,这些黄美人就能上市了,作为新引进的品种,黄美人与福安本地的脐橙错峰上市,价格卖得好。”三村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寿介绍,村里还种植了80多亩葡萄、500多亩茶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溪柄镇,绿竹笋、茶叶、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多村民开始走上休闲农业路子。

  大事记

  2014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2023年增长到56153元;

  2014年,福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2023年增长到26722元。

  2015年12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2016年初,全省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45.2万人。

  2016年10月,福建成为全国第七个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督导检查的省份。

  2014年,福建出台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19年,福建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0年,福建启动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改善高水平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

  2019年7月,福建启动首批20个长者食堂试点建设,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城乡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2021年5月,福建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郑重宣告:截至2019底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2021年5月,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正式组建成立,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力量支撑和制度保障。

  2021年起,福道建设连续3年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已累计建成福道8740公里。

  2023年1月,《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范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康养结合等养老服务方式的服务内容、提供主体、服务要求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

  2024年起,福建多地实施新生儿“秒参保”政策,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即可享受参保等“一站式”服务。

  (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蒋丰蔓 整理)

  周宁县浦源镇悠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大棚内,游客在采摘葡萄。(资料图片)林辉 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